加征关税+暂停3家美企大豆输华资质!为何豆粕市场没出现太大水花
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附件所列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2025年3月10日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4月12日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随后,海关总署发布通知:近期,中国海关在进口的美国原木中检出小蠹、天牛等检疫性林木害虫,在进口的美国大豆中检出麦角和种衣剂大豆。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海关总署决定暂停美国原木进口,暂停3家涉事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受此消息影响,国内连豆粕主力05合约在午后强势上涨,最高达到3025元/吨,后很快回归正常;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处于震荡调整的行情,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动。
为何豆粕市场未出现太大的水花?

首先是国内大豆贸易商在2024年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胜出后,将在2025年1月就职美国总统,市场担心特朗普政府时期将会再次出现贸易战,首先波及到的产品必然有大豆,这让不少进口商提前采购了不少美国大豆,并在后期就算巴西大豆收割延迟,上市进度缓慢的情况下并未转而购买美国大豆,从而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其次是目前美国大豆出口窗口即将关闭,整个市场重点关注的事南美的巴西大豆及阿根廷大豆,虽说前期南美产区出现了阿根廷干旱导致大豆产量预期下降及巴西收割进度缓慢影响,但随着近期阿根廷产区出现了利于大豆生长的降雨,大豆优良率攀升;而巴西大豆收割进度较快,已经逐步赶上去年同期水平,加之巴西大豆丰产预期较强,供应压力凸显后令美盘大豆期价承压,削弱成本端对豆粕市场的支撑。
再次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及占比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年,进口美国大豆为3285.28万吨,占当年进口大豆总量的34.39%;而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213.4万吨,占比已经下降至21.07%。随着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下降,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后导致进口美国大豆成本上涨,因数量及占比下降,在成本端对豆粕市场的影响也随之减弱。
最后是国内豆粕市场目前涨跌均受限。目前虽说大豆供应下降后压榨减少,豆粕产量下降后供应有限,对豆粕市场提供支撑;但春节长假后不少饲料养殖企业已经购买了一定的库存,后期进口的巴西大豆将会陆续到达我国港口,届时完成通关后大豆豆粕供应将会明显增加,而短期内饲料养殖企业刚性需求备货将有限,加之养殖成本增加导致后期才能出栏的生猪及家禽养殖风险较大,从而抑制了豆粕的备货需求,令价格反弹受限。
生猪产业或迎来新变局
中方对美猪肉加征关税后,国内生猪期货快速拉涨,随后涨幅有所收窄。
事实上,中国对猪肉的进口依赖度较低。据中信期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艺华介绍,2024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709万吨,进口猪肉量仅有107万吨,占比约2%。其中,从美国进口猪肉7万吨,约占我国猪肉进口总量的7%。
“价格方面,美国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价格,但受运输时间长、进口流程趋严、消费渠道受限等因素影响,我国并没有大量进口美国猪肉。新关税政策出台后,预计我国进口美国猪肉总量会进一步下降。”李艺华说。
五矿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俊表示,在关税政策出台前,西班牙是中国进口猪肉主要来源国,其次是美国和巴西。关税政策出台后,预计美国猪肉的性价比优势将消失。
在王俊看来,进口猪肉占中国猪肉总消费量的比例较小,新关税政策对国内猪价影响有限;对美国猪肉加征关税后,市场会寻求其他国家进行替代,因此对国内猪价的影响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新关税政策可能影响饲料成本。“此次我国对美国加征关税还涉及了大豆、玉米等产品,可能导致国内养殖业饲料成本增加,行业养殖成本提升后可能影响生猪售价。同时,成本增加也会加剧养殖行业利润缩水,亏损后将会引发行业产能去化,对远期生猪价格形成支撑。”李艺华说。
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据李艺华介绍,2024年5—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产能持续增长,按照养殖周期推算,预计2025年国内商品猪供应充足,猪周期仍处于下行通道。但是,若养殖成本提高、行业大面积亏损,2025年能繁母猪产能可能持续去化,或将导致2026年国内商品猪供应减少,驱动新一轮猪周期形成。